影视:花房姑娘电影,讲述了 "
类比的前提是“类”的观念,先哲把宇宙万物归为一类,它们的“理”相同,“道”相通,故可以类推。这种类比象征的创作方式在先秦典籍中突出的代表是《易经》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云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[8] 传说中八卦是伏羲创作的,包牺氏就是伏羲,这段记载说明两点:一、八卦的创作取法于自然界的现象,是古人通过对宇宙万物的观察、分析、总结而制作出八种符号(卦形)代表不同类的事物;二、对于同一类性质的事物以同一卦形代表之,不同的卦形经过排列、组合代表事物之矛盾变化,由此可以推测事情的吉凶。唐代的经学家孔颖达在《周易正义》中说:“《易》卦者,写万物之形象,故《易》者象也。象也者像也,谓卦为万物象者,法像万物,犹若乾卦之象法像于天也。”[9] 又说:“凡易者,象也,以物象而明人事,若《诗》之比喻也。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,若《乾》之‘潜龙’、‘见龙’,《坤》之‘履霜、坚冰’、‘龙战’之属是也;或取万物杂象以明义者,若《屯》之‘六三’、‘即鹿无虞’,‘六四’、‘乘马班如’之属是也。如此之类,《易》中多矣。”[10] 可见,《易经》以物象来类比人事,例如《乾·初九》的“潜龙勿用”,可类比军事上大军未集,宜按兵以待也。《屯·六三》的“即鹿无虞”可类比行军无向导,冒进险地也。《旅·上九》的“鸟焚其巢,旅人先笑后号咷”可类比乐极生悲的道理。孔颖达解释了《易》“象”设喻明理的本质,并以《诗》之比喻与《易经》的教谕会通。事实上,比喻与《易》“象”虽有会通之处,又有本质上的区别,比喻是纯审美的,具有文学艺术层面的真理价值,不一定具有现实层面的真理价值,而《易经》的“象”不是为了抒发感情,其意旨是揭示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,具有现实意义。
.....